第123章 说怎么去
第123章 说怎么去
听他这么说,那些跟他一起闹婚礼被抓的青年也齐声说:“
的,哥们说的对,老子们今个都要好好报仇。”小龙女不高兴地说:“你们够了没!”青年说:“杨过,跟你相好的走,你那份我们给你出。”
杨过说:“不用你们帮,我自个来。”他甩开小龙女的手,说:“你在这等我,我去去就来。”小龙女拗不住他,说:“过儿,你快点。”杨过应了一声,就跟着青年们一起走了。
且说郭靖将官兵们吸引过来后,估摸杨过他们都跑出了营房,便突然一发力,将官兵
开,然后纵身一跃,施展轻功迅速离开,将官兵远远抛在后头。郭靖这才折回,往城门奔去。劳役的人都已经在城门前。
晚上城门已经关闭,城楼上的官兵听到楼下的嘈杂声,往下喝道:“什么人!”
郭靖飞身一跃,跳上城墙,双手抓着墙砖的
隙,双脚则蹬着墙,他快速攀上城楼。官兵们发现有人过来,尚未做出反应,便被郭靖一一打翻。郭靖捡起官兵的刀,将吊桥的绳索砍断,吊桥应声落在护城河上。
郭靖又抓起一把大斧,从城楼上跳了下来,他手持大斧,大喝一声,如天神降凡,将城门大锁活生生劈开,接着拉开城门,招呼众人赶快出城。
在人群中,郭靖没看到小龙女和杨过,惊问他们去哪了。有人说杨过跟一帮青年要去找把总的晦气。郭靖拍腿说坏了,赶紧奔回去。郭靖来到营房,看到里面火光一片,到处都是官兵,呐喊声和厮杀声混成一片。
郭靖不顾危险,跑到里面寻找杨过和小龙女,他没有找到杨过,只找到小龙女。小龙女在持剑跟官兵对峙。官兵团团围着,拉着箭对准她。郭靖大喝一声,杀了过来。
官兵们大吃一惊,慌忙
战,他们发现杀来的又是郭靖,这些人都领教过郭靖的厉害,哪里敢再跟他搏杀,个个拔腿就跑,只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一条腿。郭靖问小龙女杨过在哪。小龙女哭着说杨过在着火的营房里。
郭靖一听焦急万分,奋不顾身地闯入火海中。小龙女也跟着他,两人分头找了一遍,没有找到杨过。眼看营房就要被烧的倒塌了,郭靖只好拉着小龙女出来。小龙女哭着说:“怎么就不见人了。”
郭靖问这怎么回事。小龙女说杨过去打把总,完了还要烧这个房子,接着有官兵过来救火,两个人就被官兵分开了。郭靖生气地骂道:“这个小混帐,只顾任
,不知死活。”小龙女着急地问郭靖该怎么办。郭靖说:“他可能放完火就跑了,我们再找一找。”
两个人又在营房里来回找了一会,还是没找到杨过,反倒招来更多的官兵,那些官兵不敢靠近,便向他们俩抛刀剑,郭靖开始还能抵挡,后面官兵越来越多,他感到也吃不消了,便对小龙女说:“先撤吧,天亮了再来打听消息。”
小龙女无奈,只好跟随郭靖一起逃了出去。两个人忙了大半宿,都感到神疲力尽,他们找到一个城隍庙,进去靠在柱子上小憩了一会。
待到天蒙蒙亮,郭靖醒来,出去买了早点,拿回来叫小龙女一起吃。小龙女摇摇头说没胃口。郭靖说:“多少吃一点,养好力气,晚上还要去想法救杨过。”小龙女这才吃了一些。
郭靖让小龙女在这歇息,他出去打听情况。郭靖在街上走着,路人都在议论昨晚劫营的事情。郭靖正想进一步打探,突然有人拍他肩膀,他扭头一看,却是一个老相识。那人是原襄
一个文官的管家。
那文官名李正,在襄
时跟郭靖相识,郭靖曾在一次战斗中拼死救过李正,两人可谓有生死
情的战友。
李正的娘子也曾在襄
住过一段时间,她跟黄莺
投缘,两家人关系很好。管家惊喜地说:“郭大侠,还真是你啊…你怎么在这。”郭靖也很高兴,说:“哎呀,李大哥,这么巧。”李管家说:“呵呵,好久不见了,我家老爷和夫人还
挂念你们。走,跟我到家里去。”
郭靖跟随他到了李正府里。李正已经出去,李娘子听说郭靖过来,也很高兴,吩咐下人看茶,并派人叫李正回来。
李正匆匆忙忙赶回来,一进门就喊道:“郭靖,啥时候来的,也不过来找我。”郭靖说:“我不知道正哥你在这啊?”李正嘿嘿笑了,说:“也是,过了好些年了,我没跟你们说。”郭靖问李正近况。
李正说:“我离开襄
后,转了几个地方,都是当个小县官,时间不长。后来遇到贾知府,蒙他提携,在这当了个通判。”郭靖说:“比起襄
来,你官升了。”李正没有说话,但得意之情溢于颜表。
李娘子说:“他在襄
,总得不到重用,要不是离开襄
,都不知道混成什么样子。”李正说:“说这个干嘛。”李娘子说:“我偏说,李德只用他自家人,整个襄
都快姓李了。”
李正打断
子说:“李将军将家里的兄弟都带上战场,一家人都为国戍边,咱们能说什么。”李娘子这才不吭声。李正转头对郭靖说:“老高,给你见笑了。”郭靖说:“没有没有。”
李正问郭靖因何来这里。郭靖简单将缘由讲了下。李正大惊,说:“早上营中汇报说昨晚有人劫营,原来那人是你啊!”他跺脚埋怨道:“你要救个人,找我便是,何至于去劫营,这可是犯法。”
郭靖说:“我当时不知道你在这,我去找了知府,他死活就是不同意。”李正说:“知府大人一向善通人情,你要放一个人,报上李将军的名字,他不至于不给面子。”郭靖说:“我要放的,不仅仅是我侄子,还有众多被关押的百姓。”
李正摇摇头说:“那你有点过了,这样他怎么能答应的了。”郭靖说:“我也没企望他答应,晚上我就去把人放了。”李正叹气说:“知府大人多半猜到是你干的,只怕你后面有麻烦了。”
郭靖说:“有什么好怕的,我既然知道了,就不能让官府这样胡作非为,鱼
百姓。”李正说:“各地都是这样,古往今来,官府不拿出点非常手段,百姓又怎么能服服帖帖。”
郭靖很不高兴,说:“老李,你现在升官了,开始疏远百姓了,你说,以前在襄
打仗,那是为了什么。”李正乾咳了一声说:“兄弟,你说哪去了,我也不是正职,很多事也做不了主。
最近朝廷摊派的税多,地方上也不得不打老百姓主意,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”话不投机,两人都不是很愉快。李娘子劝说:“不要谈这个了。郭靖,你留下来吃饭,你们俩叙叙旧吧!”郭靖说:“我侄子不知下落,我还要去打听下。”李正说:“你昨晚没救出他?
这样吧,我派人去了解下,你出去打听,会被官兵盯上。”郭靖一想也是,便留下来。
李正叫一个家人去打听,过了一阵子,那家人过来说,昨晚抓住了几个没跑掉的劳役犯人,都被关进死牢了,郭靖问的那个叫杨过的年轻人,也在里面。郭靖一听急了,说:“不行,我得去救他。”李正拦住他,说:“你怎么去,死牢看管很严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