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章 不一会儿
孙旗想想答应了永宁公主,实再不能再拖,要去⽑相国府提亲了。孙旗换上了一套新⾐服,新收的管家孙禄递上柳如是代为准备的礼单,一看,什么绫罗绸缎,古懂字画,金华火腿,美酒金樽,都是听起来不错的礼品。
心想,如是真是我的好帮手。于是孙禄带路,家丁们扛着礼物,孙旗骑了匹⾼头大马,媒婆跟着,一行人浩浩向⽑相国府进发。
⽑相国府离他的宅子不远,但孙旗不大会骑马,心里紧张得很,但一想到永宁和苏苗一大一小两个美女,心里不由得美滋滋的,开始洋洋得意起来,正走着走着,巷口里窜出一个人来。
那人背上背了一个包袱,正在抱头鼠窜,后面远远的好像还有一个人在追,⾝材苗条,⾝形灵动,而且还在⾼喊:“小贼,休走!”
听声音便是永宁公主了,突然那贼跑到孙旗马前,那马受到惊吓前腿略跳了一下,就这么轻轻一下,孙旗已经从马上掉了下来,以头撞地,摔了个灰头土脸,家丁们看了都捂着嘴不敢笑出声来。
那贼一看有马,马上跳上去,飞也似的跳了,后面追的女子赶了上来,果然便是⾝兼女捕头的永宁公主,他站在孙旗面前气得直跳脚,不由骂道:“唉!你这笨蛋!真没用!”孙旗一手扶头,一手扶庇股“哎呦哎呦”的站了起来。
说道:“怎么是你!要不是你在追他我能掉下来么?!”心下嘀咕:“怎么最近老被人叫‘笨蛋’?”永宁吐了吐⾆头说:“亏你也说得出口,我一个捕快不抓贼⼲什么?咦?你这是去⼲什么?”
说完过来扶着小旗了
他的的头。大家一看,都心想这女捕头对我们家公子还
好的。孙旗说:“我这不正要上你舅舅家提亲去嘛。哎呦!
我的庇股啊。来,你给我。”这时大家才明⽩“原来我们家公子就是要娶这个⺟老虎啊?看来今后咱们的⽇子不好过啦。”永宁一听是去提亲不由得暗暗⾼兴,脸一直红到了脖子,又听他说要给他
庇股。
立刻不好意思了,用力在孙旗⾝上推了一把,把孙旗推得又一庇股坐在了地上,一跺脚,啐道:“你个没用的贼,谁要嫁你。”说罢扭头就走。没走几步又回来了。
原来追错了方向,又向那贼去的方向奔去,几个家丁明明见到这姑娘満脸舂意漾,哪有生气的样子,不由得大奇。孙旗叫道:“还愣着⼲什么!还不快扶公子爷我起来!”
孙旗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到了铜罗巷,一看,这相国府竟是这一带最大的府第。孙禄向门倌递上名帖,上面写:“不肖晚生孙旗拜上⽑相国”门倌转⾝进去了,不一会儿出来说:“孙公子请!”
来到客厅等了一会儿,一个员外打扮的老头儿走了进来,见到孙旗,上下打量了一下,见这位年轻人灰头土脸的就来拜见不由得心中不悦,说道:“这位想必就是孙公子吧?来此找老夫何⼲啊?”
孙旗一见这老者,心想永宁的舅舅年纪都这么老了,立即答道:“啊…晚生孙旗拜见⽑老先生,晚生对⽑老先生之景仰有如滔滔江⽔连绵不绝,又如这⻩河滥泛一发而不可收拾啊!”说罢纳头便拜。⽑老儿马上扶住,心说这人真是马庇不通,但平生爱听奉承话,心中不由得⾼兴了几分。
又问道:“公子何方人士,因何如此模样来见老夫?可是有什么急事吗?”这时媒婆揷了进来,说:“回老爷,我们孙公子本是⼲⼲净净的骑着⾼头大马来的,路遇贵府公主捉贼,惊了我们公子的马,我们公子这就摔了一跤。”
她本来还要说:“你家姐小还推了我们公子一把,又跌了我们公子一跤。”被孙旗一把拉到了后面,小声说:“就你嘴快,不嫌丢人!”⽑老儿一看。
这一定又是自己的外甥女在外面又惹了祸,人家找上门来了。表情马上变得尴尬起来,不由得陪笑道:“小女冒失,多有得罪,多有得罪。阿桂,去拿二两银子来赔给这位公子。”
孙旗见状,忙说:“老先生误会啦,小生是来提亲的。”小老儿听了“提亲”两个字,慢慢的脸上绽放出一朵花儿来,说:“阿桂,看茶。”又说:“孙公子,坐。”
又笑着问:“你指的可是我家小女永宁公主?”明代公主住在宮外是很常见的。比如说永宁就住在舅舅家,不仅如此,为了防止有人利用娶公主成为驸马达到政治目的,明代公主只能嫁给平民,一般是相貌英俊的男子。孙旗道:“正是。”说罢让孙禄承上礼单。
小老儿一听更加⾼兴了,原来这位⽑老爷子一辈子没孩子,只有两个妹妹,一个小妹妹嫁给了庶民,另一个妹妹嫁给万历皇帝生了一个女儿养在他家。
⽑老爷子对这个永宁公主也难免溺爱,什么事都由着她。永宁从小不爱红妆爱武装,不喜习文专爱武弄
,⽑老爷子没办法,给她请了一位女师⽗,教她武功。学了几年武艺练成了,一般的武师十个男的打她都不是对手。
前些年有人听说⽑老翰林家中有一公主,经常有人上门来提亲,那⽑老爷子心痛爱女怕嫁错了人家儿吃苦,一直没答允过。偏巧这位公主又爱抛头露面,非要到公门中去做捕快。
几年来,贼人闻风丧胆,可这上门求亲的人可就渐渐少了,如今都快二十了,这位公主还没嫁出去呢。这在明代已是大龄女子了,全家上下都急得团团转,宮里都催了好几遍,连万历皇帝都急了。
小老儿道:“小女蒙公子错爱,是老朽的福气,不知公子仙乡何处,家世如何,以何谋生啊?”
孙旗就按秀女们所教,说自己家中世代都是京城边上的财主,祖上几次中过进士,数人做过官,自己⽗⺟已不在了,自己现在在家经商,小老儿一听,心想“家境不错,又是平民,太好了。”
又低头看了看礼单,不由得一个劲儿的点头,对刚安排完丫环倒茶的阿桂说:“还站在这儿⼲什么,还不快去准备酒菜。”又回头对孙旗说:“孙公子,请在此用午饭吧。今⽇无朝,陪小老儿喝几杯。”于是一老一少聊了起来。
孙旗引诗做对又常常把明代后的词作拿出来赞叹一翻,深得⽑老儿喜爱,不一会儿,二人移步后园亭中,共媒婆一起坐下边饮边聊。席间喝得正,孙旗忽道:“其实小的还有个不情之请,望老先生不要见怪?”老儿道:“但说无妨。”
孙旗道:“窃闻永宁公主尚有一个表妹待字闺中,晚生有心纳为妾室,不知前辈可允否?”⽑老儿道:“啊…那是我的另一个外甥女,姓苏,可还尚未及笄啊?”
孙旗知他说的意思是那姑娘太小还不到十五岁,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才用笄束发,所以十五六岁叫及笄。
于是说道:“惜有杜牧诗云‘娉娉嫋嫋十三余,⾖蔻梢头二月初’,苏姐小正是好年华啊。”⽑老儿听了哈哈大笑:“老弟真是我辈中人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