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喉舌
连续三天都是每天二更了,各位,是不是可怜则个,投点票票呢——票票于我,就是炎炎夏⽇里的一支冰哪
学兵军自正式成军以来,因为掌握着若⼲专利,其中更有盘尼西林和电视机这样的暴利产品存在,财政一直较为宽松,所以欧云一贯表现得财大气耝的样子。
随着学兵军在国美开设药厂,又和R、福特、联合航空合作生产电视机、越野车和大型客机及L-19远程轰炸机,这财源更是滚滚而来,充分満⾜了学兵军的迅速扩建和装备更新。然,随着学兵军的规模越来越大,发展的项目越来越多,其中不乏一些烧钱项目,欧云又不自觉,屡屡抬⾼官兵的抚恤金额度,这就让掌管财政的姜树人开始叫苦不迭了。
南京会战,学兵军彻底的打响了名声,也成就了欧云“倭寇克星”的名望。然,这却是以大巨的财赋支出为前提的。
是役,学兵军光阵亡将士就达到了惊人的一万四千余人,以每人两百银元的标准记,光抚恤金的支出就达到了惊人的两百八十万银元。欧云刚刚担任南京卫戍司令的时候,可是夸过海口的,所辖的川军、东北军四个师阵亡将士的抚恤金,将按照学兵军的标准,一致由学兵军承担,这又是将近一百五十万银元的支出。再算损失的坦克等军械以及弹药的损耗,这一次战役总的费用,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一百余万银元。
这个数字刚刚统计出来的时候,姜树人便连连惊呼:“打不起了,打不起了,再这样打下去,我们可就要破产了。”
这份报表送到欧云面前,他也被这数字给惊呆了。他想起在那个时空,自己所
悉的几场大规模的战役,国中方面动辄是投⼊几十万大军,动辄阵亡大几万人、甚至十几万人,那时候的国民府政,财政却是如何支撑的呢?要知道,学兵军这一次出动的队部,不过才五万人而已。诚然,学兵军的抚恤金是⾼了一些,但是所有的抚恤金加起来也不过四百万左右罢了,那其它的七百万,却花到哪里去了?学兵军打仗,真的如此烧钱吗?
这份报表做得很详细,他一页一页的翻过去,总算明⽩了花费如此之⾼的原因所在。
其中,支弹药的损耗竟然就⾼达三百余万——卫青式和去病式的
能固然优越,可是这折损率也不低。南京一战,平均二十支卫青式、十五
去病式就要折损一件,这还不包括去病式更换下来的
管。南京会战以后,⽇军迟早会对闽粤动武,这肯定将是一场持久战。想必,随着战时的延长,这类损耗绝对不低。
“难怪后世有说法,这打仗最终拼的哪家的钱多!我现在总算是明⽩了!”欧云有了这样的感悟以后,便开始思虑如何开源节流。于是,他本来看不眼的中正式、三八大盖还有捷克ZB-26,甚至小鬼子的九二式轻机
,纷纷⼊了他的法眼。专门就这件事,他还起草了一份鼓励队部换用缴获所得武器的方案。郭达有一次去司令部找他,恰巧便看到了这份方案,这不,便立刻应用了。
大禾山冲突结束第二天一大早,就在得到消息的薛岳还有蒋某人气得在办公室里骂娘摔茶杯,赌咒发狠恨不得要生啖了欧某人的时候,国全各个未占领区,有关这一冲突的报道纷纷见诸报端——
“大禾山內战,学兵军重创赣系新编二师!”
“学兵军悍然挑战央中 府政,偷袭国民⾰命军赣系队部!”
“闽北內战,究竟是谁挑起的?”
“是可忍孰不可忍,学兵军愤然出手,重创赣系新编四十一师、四十二师!”
“卖报啦,卖报啦,新鲜出炉的《广东⽇报》、《学兵军时报》,揭露闽北內战幕后黑手!”
“先生,买份报纸,炸爆新闻,学兵军和薛岳部在大禾山大打出手,內战在即哦!”
欧云重视舆论报道,狐瞳外务部和国全各大知名报刊几乎都建立起了好关系。这就使得除了国民央中控制的报纸,其它报刊所有的报道几乎全部倾向于欧
云和学兵军一方。倒把损兵折将的薛某人描绘成了挑起事端,引发內战的罪魁。在薛某人还有蒋某人看来,自然是颠倒是非,混淆黑⽩,是可忍孰不可忍!
这些也就算了,让某些人尤感可恨的是,学兵军竟然恶人先告状,抢在军事委员会和第九战区司令部之前,以《⽇寇固然可恨,国贼尤为可聇》为题通电国全,将自己完全描述成了受害一方,并公然宣称,倘若国民府政 央中和军事委员会不严查此事,揪出背后黑手,则学兵军将保留自主追责肇事者的权利!
可怜,老蒋本来不过是想将原属于央中系的三个闽系师收编而已。遗憾的是,擅于揣摩最⾼领袖心思的戴笠这一次却会错了意,愣是搞出了这么多事情,竟然还想趁机做掉欧云。
计划是他亲自制定的,事关和⽇本人合作的那一段,他更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。他原来以为,即使不能借⽇本人之手搞掉欧云,也能牵制他的精力,好为策反三支闽系师提供助力。
但事情的发展,明显脫离了他设定的轨道。
戴笠挨了老蒋一通臭骂,被勒令反省过后,他这才明⽩自己究竟输在了哪里——他自认为看懂了欧云,以为欧
云在南京的时候既然能接受委员长的委托,担任留守,那么肯定是心怀大局的,那么,面对薛岳的挑衅,便会从大局出发,选择忍耐。事实却正好相反,别说忍耐了,这小子甚至连一点小亏都不肯吃。
这说明了什么?
如果是他察觉到了什么,那么这小子就实在太恐怖了——其心机之深,手段之狠,只怕图谋不小。
希望他只是一时气愤不过,不然,将来要想制住他,可实在是太难了。嗯,有机会的话,这种人还是尽快铲除的好。
戴笠打定这样的主意,开始正式将欧云当作自己的大敌对待。
戴笠绞尽脑汁的在想着怎样对付欧云,后者,却
本没闲心再在这件事情投注精力。
在遭遇了一轮斩首质的空袭以后,欧
云撤离风岭关,转而前往武夷山区,并且将演习场变更到了那里。10月9⽇,除了六十一师,其它各参演队部全部到齐,军演的第二部分,终于拉开了帷幕。此时,以梅岚为首的学兵军笔杆子们在报纸奋笔疾,而欧
云在视察慰问了参演队部以后,连夜赶回了广州。
那份通电,是在演习方案定下来以后就写好了的,只等着时机一到发出去而已。事实,写完这份通电以后,欧云就把它忘了。
⽇军如此大规模的空袭,是欧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。这对于学兵军来说,即是一次挑战,其实也是一次机遇。
闽粤两地所拥有的广袤海域,一直是欧云的心病。学兵军的海军力量实在是太薄弱了,薄弱到甚至连一场正面对抗都组织不起来。⽇海军的航⺟就好像一把悬在欧
云头顶的利剑,让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,万一这把利剑落下,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呢?
⽇军空袭开始,欧云严噤空军出动,让铁林飞他们只是一味的躲避,一度引起了空军官兵们的极端愤慨,甚至有一个大队的航空兵集体咬破手指写⾎请战——如此可见他这一策略是多么不得人心。
欧云有自己的苦衷。这苦衷,正是源自⽇海军那強大的航⺟编队的威胁。经过一年多来的积累,学兵军现在拥有三百五十余架战机,按说,也可以和⽇航空兵一战了。但是,一战过后呢?⽇本有举国之力做后盾,损失的战机可以得到快速的弥补。这一点,学兵军却做不到。学兵军虽然研发出了领先于同时代的战机,可是产能太低了。购买?钱呢?
欧云一直在等待机会——不求一战毕其功,但是最少也要搞沉艘把航⺟,让⽇本人从此心生畏惧,再想大规模进犯闽粤海域的时候,便要先思量思量。
现在,这机会来了。
⽇军不计成本的轰炸,给广州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。轰炸已经持续了五天,每天最少会有三波⽇机飞临广州空,针对有价值的目标的进行轰炸。好在,学兵军一向重视城防建设,防空洞挖得够多,又有预警雷达能提前侦测到⽇机动向,所以,尽管建筑损毁严重,倒没有造成太大的平民伤亡。
学兵军空军避而不战,这防空的任务便全数落到了地面队部的⾝。在郭彪还有楚天歌的组织下,学兵军留驻广州的各队部,组成了⾜⾜三个旅建制的防空队部,轮番阵,多阵地的对⽇机进行阻截,在付出大巨伤亡代价的情况下,也收获了一定战果,五天时间击落了九架⽇机,其中包括一架侦察机。
面对来自空中的袭击,广州人在经历了刚开始的彷徨恐惧以后,渐渐坦然受之。现在,已经习惯了在防空警报拉响时进⼊防空设施,防空警报解除以后再回到地面,继续生活和工作。⽇本人的频繁轰炸,没能让广州人失去对学兵军的信心,反而让他们同仇敌忾,更加坚定的站到了学兵军的背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