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刘公央媒提亲事
第一回 刘公央媒提亲事
诗曰:
瑶姿⽟骨吐芬香,百花名內羡花王;
东君昨夜施甘泽,満树琼葩带露芳。
自古姻缘天定,不由人才谋求,有缘千里亦相投,对面无缘不遇,仙境桃花出⽔,宮中红叶传沟,三生簿上风流,何用冰人开口。这首《西江月》词,大致说人的姻缘,乃前生注定,非人力可以勉強,姑且不沦。
话说大宋景佑年间,杭州府,有一人姓刘名泽贵,医家出⾝。其田氏,生得一对儿女。儿子唤做刘胜,年当弱冠,仪表非俗,已聘下张寡妇的女儿秋萍为
。
那刘胜自幼攻书学业已成。到十六岁上,刘泽贵令他弃了书本,习学医业。刘胜立志大就,不原改业,不在话下。女儿小名秀月,年才十五岁,已受了邻近开生药铺郑厚德家之聘。
那秀月生得姿容丽,意志妖娆,非常标致。怎见得?但见:
蛾眉带秀,凤眼含情。
如弱柳风,面似矫花指⽔。
体态轻盈,汉家飞燕同称,
袼风流,吴国西施并美,
蕊宮仙子谪人间,月殿嫦娥临下界。
不题秀月貌美,且说刘公待儿子长大,同田氏商议,要与他完姻,方待令媒人到张家去说,怡好郑厚德也教媒人来说,要娶秀月。刘公对媒人道:“多多上复郑亲家,小女年纪尚幼,一些妆奁未得,须再过几时,待小儿完姻过了,方及小女之事,时下断然不能从命。”
媒人得了言语,回复郑家。那郑厚德因是老年得子,爱惜如珍宝一般,恨不能风吹得大,早些儿与他毕了姻事,生男育女。今见刘公推托,好生不喜。再烦媒人去谈。
媒人到刘家代说道:“令爱今年一十五岁,也不算年小了,到我家来时,即如主妇一般看待,决不难为。就是妆奁厚薄,但凭亲家,并不计论。还望亲家曲兄则个。”刘公立意先要与儿子完亲,然后嫁女。
媒人往返了几次,终是不兔,郑厚德无奈只得忍耐。当时若是刘公允了,却不省好些事只因执意不从,到后生出一段新闻,传说至今,正是:只因一着错,満盘俱是空。
却说刘公推辞了郑家,央媒人杨二嫂到张家去说儿子的姻事。原来张寡妇⺟家姓杨,嫁的丈夫张良,原来是旧家弟子,自十六岁做亲,十七岁就生下一个女儿,唤名秋萍。
才隔一岁,又生个儿子,取名张浩,小字孩郞。两个儿女,方在襁褓中,张良就亡过了。亏张寡妇有些气节,同着养娘,守这两个儿女,不肯改嫁,因此人都唤她是张寡妇。
光荏苒,两个儿女,渐渐长成。秋萍便许了刘家。孩郞从小聘定善丹青徐恒的妇儿文秀为妇。那秋萍、孩郞生得一般美貌,若良⽟碾成,⽩粉团一般,加添资
聪明,男善读书,女工针黹。还有一件,不但才貌双全,且又孝悌兼之。闲话休提。
且说杨三嫂到张家传送刘公之意,要择吉⽇娶小娘子过门。张寡妇⺟子相依,満意要再停几时。
因男婚女嫁,乃是大事。只得应承。对杨二嫂道:“上复亲翁亲⺟,我家是儿孤寡妇,没什大妆整奁嫁送,不过随常耝布⾐裳。凡事不要兄责。”
杨二嫂复了刘公,刘公备了八盒羹果礼物并吉期送到张家。张寡妇择了吉期,忙忙置办出嫁东西,看看⽇子己近,⺟女不忍相离,终⽇啼啼哭哭。
谁想刘胜因冒风之后,出汗虚了,转为寒症,人事不省。十分危笃。吃的药就如泼在地上,一毫没用,求神问卜,俱说无救,吓得刘公夫魂胆具丧,守在
边,呑声对泣。
刘公与田氏商量道:“孩儿病恁样沉重,料必做亲不得。不如且回了张家,等待病痊,再释⽇罢。”田氏道:“老官儿,你许多年纪了,这样事情难道还不晓得,大凡病人势凶,得喜事一冲就好了。未曾说起的还要去相求,如今现成事体,怎么反要回她?”
刘公道:“我看孩儿病体,凶多吉少,若娶来家后冲得好时,此是万千之喜,不必讲了;徜或不好,可不害了人家子女,有个晚嫁的名头?”
田氏道:“老官,你但顾了别人,却不顾自己。你我费了许多心机,定得一房媳妇。谁知孩子命薄,临做亲,却又患病起来,今若回了张家,胜儿无事,不消说起,万一有些山⾼⽔低,有什把臂,那原聘还了一半,也算是她们忠厚了。却不是人财两空!”
刘公道:“依你便怎样?”
田氏道:“依着我,吩咐了杨二嫂,不要提起孩儿有病。竟娶来家,就如养媳妇一般,若孩儿病好,另择⽇结亲,倘然不起,媳妇转嫁时,我家原聘并各项使费,少不得扳⾜了,放她出门,却不是个万全之策。”
刘公耳朵原是棉花做就的,就依着老婆,忙去叮嘱杨二嫂不要怈漏。
自古道,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这事却偏让张家知道了。知张寡妇如何知道,后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